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网游 > 画屏美人 >第55章 藏身

第55章 藏身

作者:山间人字数:3381更新:2022-03-09 10:51

元穆安到底年富力壮,曾见识过大大小小的风浪,只在情难自已,一时无法接受所见所闻时,方吐了一口淤血,待乘马车回到宫中,神智已恢复大半。

仍是白日,宫中各处衙门都忙碌不已,有好几名官员都带着新递上的奏疏等在承恩殿外,要一桩桩一件件禀报给太子。

元穆安闭了闭眼,奋力压下心底的仓皇与痛苦,缓缓掀开车帘,从车中步出。

康成要上前搀扶,也被他挥手制止。

“先去梢间里换身衣裳。”他肃着脸沉声吩咐,若不是穿着的常服上还沾着几处碳黑,甚至完全看不出他方才去了哪儿。

只有跟在他身边的康成能看出他垂在身侧的左手,食指与无名指正随着步履的前行微不可查地轻轻颤抖。

几位大臣站在门边,一声不吭地静静等候。

临进门前,元穆安停住脚步,冲刘奉道:“安抚好附近的百姓,查清楚到底为何会突然失火。”

他说话时,语气似乎十分沉稳,可嗓音却沙哑不已,说到“失火”二字时,甚至有一丝极轻的哽咽之声。

刘奉拱手应声,站在一旁,打算等他进殿后,再退下办差。

可站了片刻,元穆安却没有挪动脚步,仍旧直直地看着他。

他只得躬身告退,快步走下台阶,半点不敢耽误。

元穆安伫立在殿门外,直到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方调整好心绪,踏入殿中,在榻上坐下,一个一个召见等候多时的臣子们。

这一番议事下来,便到了夜里。

等臣子们陆续都离开了,元穆安仍然孜孜不倦地翻看、批阅并不紧要的奏疏,甚至连本不必由他亲自过目的小事都拿出来一件一件处理。

康成问了两回,要不要传膳,他总是头也不抬便摆手拒绝了。

直到刘奉踏着夜间风霜从宫外回来,将查问过的情况向他禀报,他才终于放下手中的奏疏与笔管。

“……未见有外人纵火的痕迹,院子里有一只民间祭奠先祖亡魂时用的香炉,屋里则堆着还未烧尽的柴火……”

“……已将今日随良媛出宫的每一名内监、侍卫都分开单独查问,附近的邻里百姓也逐一问过……都称未听到呼救声,发现火势时,已然火光冲天,黑烟阵阵……”

元穆安僵着脸坐在榻上,随着刘奉的话,神情一点点沉下来。

刘奉虽未言明,意思却不难猜,无外人纵火,那便是她们自己的缘故起的火,至于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便不得而知了。

元穆安低头看看自己空落落的手指间,沉默了不知多久,问:“尸首验过,结果如何?”

刘奉顿了顿,答道:“尸首经烈火焚烧,难辨真容,从衣物、身型、年纪来看,应当是良媛与宋氏母女二人无疑……”

话音落下,殿中陷入可怕的寂静。

元穆安垂着眼,呆坐许久,脊背始终挺得直直的,仿佛一根被收紧的弦,不知过了多久,才涩然道:“下去吧。”

刘奉一声不吭地退了出去,留下元穆安一个人在殿中。

他揉了揉紧绷的额角和眉心,背后那根无形的弦似乎被一点点抽走了,令他整个人也跟着萎顿下来,最后躬着背侧卧到了榻上。

不知哪来的寒风将几盏灯吹灭,殿中的光线顿时暗了大半。

康成敲了敲门,问了句是否要进屋伺候,元穆安迟钝片刻,才应了声“不必”。

明明还未到平日就寝的时候,他却已卧在榻上,一动也不想动。

这里是承恩殿,不是他平日起居的清晖殿,过去的那三个月里,他日日处理完公务,便会立刻回去,因为那里多了一个人。

如今,那里已然空空荡荡。

没人替他宽衣解带,没人在等下做针线,也没人坐在书案便抄经文。

她就这样离开了吗?

不是像上次一样逃跑,消失在京城来来往往、难以计数的百姓中,而是消失在一场毫无预兆的大火中。

元穆安感到一种无形的刺痛从四面八方袭来,令他忍不住渐渐蜷缩起身子,像婴孩一般,将脑袋掩在手掌间。

他不愿猜测那一把火是秋芜自己放的。

他以为她已经想通了的。

他不知道她心中所谓的良人、值得托付的郎君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对此有些不以为然。但不论他愿不愿意承认,这些日子,他的确小心翼翼地试图对她好一些。

他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便只能将自己能想到的统统都给她。

当不了太子妃,便给她良媛的位置,当不了皇后,便给她贵妃的位置。

他甚至想过,将来她若有了孩子,他必要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绝不让孩子像他一样,在父亲的忽视、母亲的逼迫下长大。

若他们的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将来入主东宫时,便是她能封后之日。

这两三个月里,他一直以为自己对她已足够好了。

然而,心底隐隐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分明错了,又一次错了。

秋芜那样的性子,看起来柔顺,实则倔强无比。

元穆安见识过一次,便再不会怀疑这一点。只是,她的温柔与笑容总能一点点瓦解他刻意的警惕与防备。

明明遇上别人,遇上朝堂上的事,他一向看得清清楚楚,从没有过错想、失算的时候,偏偏在她面前,时而高兴,时而不快,情绪高低起伏,难以自制。

他想,她平日那么谨慎,那么细心,怎会出一趟宫便失火了?

若非如此,那必又是她谋划的一场戏。

想起白日亲眼看到的那三具体无完肤的尸首和方才刘奉的回禀的那些话,元穆安感到原本仿佛被压了千斤巨石,有些奄奄一息的心口忽然猛烈跳动了几下。

如果真的是一场戏,那她定没有死,而是早就想好了如何金蝉脱壳,至于那几具尸体,也定是用来欺骗他,让他以为她已葬身火海的障眼法!

“来人!康成!”

他剧烈地喘了几口气,猛地从榻上跳起来,扬声召唤。

康成不知出了何事,一进来就见他神情亢奋地在榻边走来走去,全然不见先前的痛苦与沉默。

“让刘奉再把那儿好好查一查,一点痕迹也不要错过!”他吩咐完,似乎又觉得不妥,还没等康成领命下去传话,便又道,“罢了罢了,去备马,我亲自去一趟。”

……

离宋七娘那座小院不过三五条街的一处民宅里,秋芜裹着厚厚的毛毡,手里捧了碗热气腾腾的姜汤,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

宋七娘则与她相对而坐,正用木匙舀着才熬好的驱寒汤药,一匙一匙喂给娇娇。

屋里虽烧着暖烘烘的炭盆,三人的脸色却都有些苍白。

大约是因为腹中受了寒气,娇娇喝了几口有些苦涩的汤药后,便有些咽不下去了,有气无力地皱皱眉,冲七娘可怜巴巴地摇头。

“乖儿,再忍一忍,若不喝药,明日就该发热了。”

七娘又舀一匙,递至娇娇的嘴边,耐心哄劝。

秋芜见状,放下手里捧着的姜汤,从案上的漆盘里取了饴糖,在娇娇眼前晃了晃,柔声道:“娇娇把汤药喝完便能吃饴糖啦。”

小丫头看起来病怏怏的,但精神却不错,一见饴糖,立刻双眼发亮,替自己鼓劲似的一憋气,直接捧过七娘手里的药碗,咕嘟咕嘟几口咽了下去。

秋芜和宋七娘对视一眼,同时心里一松。

她们是泅水逃出来的。

不久前,她去牢里看望七娘的那一次,就已想好了逃脱的法子。

她将计划写在纸上,藏于袖口的夹层中,躲过出宫时的检查,又趁送银票给七娘时,将那张纸夹带进去。

她本担心七娘因好不容易能获自由,不愿再冒险,又或者因人手不够,处处受制,无法实施计划,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若真的走不了,便将这次出宫当作真正的送别就罢了。

但老天开眼,让她找回了失散十年之久的哥哥。

哥哥是校尉,又才被封了折冲都尉,手下已有一两个得力的心腹,更重要的是,他在京城来去自如,无人掣肘,元穆安大约做梦也想不到,他们二人会是兄妹关系。

秦衔让手下的人乔装过后,到黑市雇了几个人手,在七娘的院子底下挖了一条地道,因时间紧迫,又不能让旁人察觉,他们挖不了太长的道,只能沟通小院与离得最近的暗渠。

暗渠十分隐蔽,又四通八达,即便之后地道被发现,那些官兵一时间也无法寻到她们的去向。

从院子里金蝉脱壳后,她们便顺着暗渠走了许久,终于入了一处人烟稀少的明沟,泅水至对岸后,便在秦衔手下的接应下,来到了这处以秦衔的名义置办的民宅中。

至于留在大火中的那三具尸体,则是秦衔派人趁夜色到城郊的乱葬岗上找来的。

腊月的京城太过寒冷,即便已过去了数个时辰,她们仍旧觉得水中刺骨的凉意犹在身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明沟中的水未曾结冰,否则,她们便是有下水的勇气也不能了。

屋子里,娇娇捏着糖块放在唇边小口小口地舔,一脸满足。

秋芜将宋七娘的那碗姜汤推过去些,道:“七娘,你也快趁热喝吧。”

七娘“嗯”一声,和娇娇方才一样,捧起碗便大口喝尽。

火辣辣的姜味钻入腹中,仿佛燃烧一般,烧得她苍白的脸颊也慢慢有了血色。

这时,屋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秦衔站在门外,压低声道:“那边眼下没有异常,应当还未发现什么。早些睡吧,明日一早,咱们便出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