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汉末争鼎 >第二百九十章 贤臣的私心

第二百九十章 贤臣的私心

作者:骠骑大将军字数:3165更新:2023-08-09 21:42

阅读完荀衍传回的信件,王耀大松一口气,无论如何黑山军坐拥数十万人马,能够和平收降自然是最好。

尽管现在自己势大,可如果双方真对上了,他也不能保证就一定能稳居上风。当然无论如何赢家肯定是自己,但如果为此付出太大牺牲,未免太过不值。

太行山脉连绵不绝,终究还是太过险峻,纵有火炮相助,想取得成效也没那么容易。秋风寨战役他已知情,若非王枭机灵先是集火将賊首轰杀,这一仗哪会如此轻松就取得胜利。之所以能得此大胜,不过是敌军失去指挥,再加上面对完全不熟悉的火器,心中肯定会有恐惧。

几方面结合在一起,方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松得胜,其中缺一不可。

别的不说,光是群山之中运输困难,敌人只要避免正面作战、不断在山林中游击周旋,己方就很难取得进展。

大炮何其沉重,光是在现有山路上运输都很难,何况说是离开主道。

火枪兵要轻便些,但同样离不开后勤辎重,没了弹药枪支连柄砍刀都不如。当然也可以派遣冷兵器军队,可就是这样,依旧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

数十万黑山军盘踞于群山之间,难缠无比却必须处理,如此背景下能不动兵戈就将其收服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公达,张燕大抵会率部归降,几十万降军事务繁杂,你且先做准备。”

望向身旁正在不断处理案牍的荀攸,王耀当即布置下了任务。

处置黑山军事关重大,纵使沮授审配等人能力足够,但毕竟投效的时间还短,只有交给荀攸负责,他才能安心。

“主家,职下还有许多政务要忙,此事不如就交给我叔叔荀彧?”

停住手上的工作,荀攸微微一笑,信心十足道:“文若年纪虽轻,腹中才能却丝毫不亚于职下,甚是说只会更好。处理黑山军并非难事,主要在于人员众多安置起来颇为复杂,但这对文若而言绝对不在话下。”

说到这,荀攸补充了一句:“职下愿意作保,要是文若误了主家大事,您大可取下我的人头。”

见荀攸如此笃定荀彧能当大用,王耀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他是后世之人,自然知晓荀彧绝非常人,乃是实实在在的王佐之才。

然而再是逆天的妖孽,初出茅庐都很难立刻得到信任。不过荀攸话都讲到这个地步了,给他一个面子倒也无妨。此等能人,纵是刚刚出仕,处理这等琐事想来也不是问题。再者一直不用,对方就一直得不到证明,此等贤才难道就这么闲置?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摸摸荀彧的底。

“害,公达说笑了,我要先生人头何用?就是出了岔子,也不得再提此话。”

“既然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我便依你让荀彧负责此事。不过事关重大,还是稍微留心一些,倘若不对你就立刻接手。数十万人可不是小数目,绝不能出错。”

荀攸闻言面露笑意,当即便颔首应了下来。以他的能力

,处理些许政务又算得上什么负担,而且还有沮授审配搭手,这点事务根本不在话下。

之所以急切的想要抽荀彧露脸,一是对亲族中人的提携,二是王耀现在越做越大,已经有了滚雪球的势头。

瞧那张燕身负平难中郎将的官衔,坐拥百万之众,俨然已是一方霸主,许多刺史的权威都远不如他。

可对方呢?面临王耀招揽,虽然最开始略显抗拒,可很快就摆正心态做好了投诚的准备,而主家吞并黑山军后实力必然更上一层楼,往后投靠而来的贤才良将只会愈来愈多,荀家只有自己站在高处,根基还是太过薄弱了。

尽管他荀彧是王耀的谋主,地位远在一众谋臣之上,但他也只是一个人。

世间意外何其多也,哪天要是自己或染疾病或中暗箭,一命呜呼掉,那刚有崛起之势的荀家岂不将顷刻衰落下来?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像这样提携几个族人上来。只要能有三四个荀家人能在王耀身前说得上话,荀氏就稳如泰山。无论后边王耀集团做得再大,荀家都有一定的话语权。

荀彧是公认的贤良,自己只需将他推到主家眼里,就不用再去掺和了。

荀彧自己能搞定。

“公达,荀氏乃是圣贤之后,纵观古今一直人才济济,只要家风不改能持续培养出贤才,那又岂有不兴盛的道理?”

“依我看来,你无需太过担忧,荀氏的子弟们本侯一直都在密切关

注。像文若他素有贤名,就是此次你不相让,要不了多久我也会委以他重任。”

眨眼便看出荀攸的小心思,王耀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

每个人都有私心,除非真正的圣人。

而誰又能断定,圣人就没有私心?

人才们为自己出谋划策、为自己浴血疆场,图的不就是个荣华富贵么?

要是什么都上纲上线,稍微提携一下亲族就以不要结党为由去敲打,那样永远都不会有人愿意给自己卖命。只要不突破原则,比如以权谋私祸害百姓,结党朋比危害国家、主君,不突破这一类的原则底线,在一定范畴内有私心反是好事,为建功立业争先献力献计,是谓积极。

倘若荀攸为了提升宗族势力,强自安插无能之辈上来占位子,那样王耀才会出手整治,并且丝毫不留情面。

荀彧有才干,荀攸将自己的缺让给荀彧,既没暗算他人,也没危害大计,那么又有什么不可行的道理。

……

没在此事上继续多想,王耀收好各方派来的信件,拿起舆图便观阅起来。

他不喜欢长期坐在府衙中,而先前数次下到地方巡视都卓有成效,故此王耀便迷上了下地方。往往一月三十天,他只会在州府待半个月,其中还有五日全程都吃住在军营,剩余半月,则一直游走在各郡县。这种做法令地方官员彻夜难眠,加之近期一直在整肃风气,就更没有人胆敢贪赃枉法了。

本来想要堵上百姓的嘴,又还要

抗衡重启的酷吏,官员们早已苦不堪言。而王耀又喜欢下地方,说不准哪天就悄无声息的来到自己的治地。与其整日担惊受怕贪点小钱,不如堂堂正正做个好官。

在王耀的执掌下,冀州官场的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官吏是上是下与民间百姓息息相关。官衙前原先只添设了一面告官鼓,如今又加设了一座歌颂筐,如果觉得地方官员爱民惜民,民众可以前往上级署衙投放感谢信,这些信与官员的升迁有着极大关联。

当然,为了防止有心人作祟,歌颂筐也有非常严格的调查程序,倘若并非百姓自发,而是官吏雇人前来投信,那么问题就大了,降级都是轻的,革职问罪是常有的事。

在各方面监督法案愈渐完善的冀州,再难有贪官污吏周旋回转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坏官被迫变成好官,为了自身利益,为了能升官加爵,他们也开始做起实事。

东汉时期,官吏无论品行好坏,大半都是出于世家豪强,可能不具备高尚的情操,但在学识能力上大多倒也是合格的,眼下钻不到空子,被迫走向实务正道,竟霎时爆发出璀璨的光辉。

一项项既有利于民间又能让官府获利的政策从各地发出,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还没有拉低财政收入,让王耀大为感慨。

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缺少能人啊!只不过是不经严格监管,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放到正道上。

维持一个好的大环境,太过重要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