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127章 破局关键

第127章 破局关键

作者:柯久字数:2686更新:2023-09-11 19:14

三月二十。

寅时刚过,沉闷的钟声尚在众人的耳畔旁回荡,紧闭的永定门便被打着哈欠的守城士卒由内而外的缓缓推开。

见状,早已等候多时的行商百姓纷纷精神一震,一边收拾好随身的物品,一边在士卒的引导下排队进城。

许是刚刚睡醒的缘故,几名守城士卒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除了不时与相熟的百姓寒暄两句之外便是再无反应,很是倨傲。

唏律律!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功夫,远处官道上突然传来了若隐若现的马蹄声,引得周遭的百姓纷纷扭头望去。

片刻之后,便见得一名骑士催动着胯下的战马,伴随着四散的扬尘,面色急促的朝着此地而来。

\"快,快让开!\"

少许的错愕过后,守城士卒便是忙不迭的指挥起面前的人潮,残存的睡意也是瞬间散去。

因为骑士速度过快,有几名孩童被骑士掠过的冷风吓得嚎啕大哭,但其身后的大人却是无暇理会怀中的孩童,只是下意识的与身旁同伴交换着眼神,面色惊疑不定。

相比较面色惊疑不定的行商百姓,多少知道些\"内情\"的守城士卒则显得更加不堪,胸口不断的起伏着,嘴唇也有些发白。

他们已然瞧得清楚,骑士所持的旗帜分明是八百里加急,且方向也是自东北而来,难道辽镇战事又起?

想到这里,众人的呼吸便是不自觉的急促起来,准备去查验堪合的动作也有些迟疑,好似有些不敢接受这个现实。

守城士卒动作不急不缓,但战马之上的骑士却是一脸急促,也不待身前的士卒发问,便是自怀中掏出一枚堪合,朗声说道:\"辽东军情,速速放行。\"

此话一出,纵然士卒心中早有准备,也不由得咯噔一声,草草接过骑士递过来的堪合,瞥了一眼之后,便犹如\"烫手山芋\"一般将其还了回去。

周遭的行商百姓也早已经为其让开了一条道路,虽然不少人的表情都是欲言又止,但终是默不作声。

望着骑士逐渐远去的背影,在场众人均是心中一紧,只觉得才刚刚安歇了不久的京师,怕是又要喧嚣起来。

...

正如永定门外的百姓心中所猜测的那般,就在那名骑士入城不久,辽东生变的消息便犹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的传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得投向了紫禁城,也不知那位深宫中的天子会如何面对。

...

...

乾清宫暖阁中,一身常服的朱由检立于案牍之后,面沉似水,身前的桌案上胡乱散着一封有些凌乱的奏本。

虽然心中知晓,辽东建州女真定然不敢善罢甘休,但当其真的兵临锦州城下的时候,朱由检的心情还是尤其沉重。

更令其惊怒的是,案牍上的奏本并非辽东巡抚毕自肃所呈递,而是驻扎在宁远的副总兵祖大寿所奏。

奏本中的态度虽然虔诚,但话里话外除了汇报辽东战事之外,还隐隐有些\"威胁\"。

\"诸位卿家如何看。\"

见得身前众人已然将奏本传阅完毕,朱由检终是压住了心中的不安和惊怒,深吸了一口气,故作镇定的沉声说道。

\"陛下,宁远城高池深,区区几千建奴就敢自不量力的袭扰我大明中重镇,实在是取祸之道。\"

与周遭几名袍泽交换了一个眼神,掌管天下军马大权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率先起身,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的说道。

虽然那祖大寿在奏本中对于锦州城的情况\"轻描淡写\",刻意夸大了宁远城所面临的危机,但区区几千建奴,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越过雷池。

只是这锦州被围,而宁远又是\"自顾不暇\",长此以往,终究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陛下,只怕锦州城军民人心惶惶..\"话音刚落,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也起身拱手说道:\"宁远那些将门世家一向野心勃勃..\"

如此诛心之言,令得不少朝臣都是勃然变色,就连司礼监秉笔及御马监提督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向\"帝师\"投去了愕然的眼神。

天子当面,如此言论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应当不至于此..\"

见得阁中气氛冰冷到了极点,阁臣李国普最先反应了过来,但其语气仍是有一丝迟疑。

显然,他对于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不要指望那些将门世家。\"

不多时,天子不辨喜怒的声音自暖阁中响起,引得众人纷纷抬头望去,脸上的表情均是有些复杂。

兵部尚书王在晋数次欲言又止,但终是悻悻的摇了摇头,未发一言,但其眉头却是皱得更深了。

女真鞑子倾巢而出,宁远将门按兵不动,朝鲜和皮岛又指望不上,难不成中枢就坐视锦州被围而无动于衷?

如若锦州有失,那便是将整个辽东尽数送予建奴了,朝廷举倾国之力打造的宁锦防线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长远出发,或许向宁远的那些将门\"妥协\"一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瞧天子如此坚决的态度,王在晋也不敢出声劝谏,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身前的三位阁臣。

感受到身后传来的注视,\"金筷相国\"刘鸿训轻咳一声,作势便打算起身进言,却不想案牍之后的天子率先发声:\"登莱袁卿家那边如何说?\"

袁可立就任登莱巡抚已然有一段时间了,又有悍将周遇吉从旁辅佐,虽然短时间内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想必也有了一丝眉目。

\"回陛下,袁大人的几艘战船已然启航,前往旅顺,旬日便到。\"

听到天子问询起袁可立的近况,兵部尚书王在晋忙是起身拱手说道,但脸上的愁容不减。

自辽沈及广宁先后失陷之后,旅顺便成为了大明在辽东最为重要的\"粮仓\",明廷在此设下重兵。

但旅顺等地的官兵也多以步卒为主,并无太大的野战能力,这破局的关键还在于宁远城中的骑兵。

案牍之后的天子好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脸上的些许殷切随之隐去,满脸愁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