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让你守岛,你在这养深海巨兽? >第1097章

第1097章

作者:江南字数:1280更新:2024-03-08 14:28

“对此,李世民非常的忧心。”

“他担心百姓动乱,刚刚得到的皇位不稳。”

“有一天,李世民在宫殿中,看到蝗虫在宫中乱飞,就想起来被蝗虫毁坏的百姓庄稼。”

“想到这里,非常生气,于是上前就用手狠狠的抓了几只蝗虫,对着蝗虫就开骂:“民以食为天,全天下的百姓们只有靠着庄稼才能活下去,而你们这些小虫子竟然将庄稼给毁坏了,你们既然要吃粮食,那就来吃我的肺肠吧!”!”

“下一秒,毫不客气的将蝗虫丢在了嘴巴里。”

“在一旁的侍从看见了,大惊失色,急忙上前阻止。”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蝗虫吃了会生病!”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的说:“如果这真的是上天的惩罚,那我吃掉这些蝗虫,为百姓除去害虫,生病也值得了!”!”

“接着,不管不顾的又抓了几只蝗虫放在嘴巴里,咀嚼着咽到肚子里。”

“随后颁布法令,免除百姓的赋税,并对用国库的银子,救赎回那些饥饿中被卖的孩子。”

“或许是这件事情感动了上天,也可能是当时的蝗灾不是很大,很快,天降甘雨,旱灾和蝗灾就消失了。”

“这件事并非我的胡乱捏造,而是在《资政通鉴·唐纪》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

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

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

遂吞之。

是岁,蝗不为灾。”

“经过此事,在唐朝时期,官方还特别鼓励捕捉蝗虫。”

“为此,白居易写《捕蝗》表示反对,主张像李世民那样“吃掉”,并行善政: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由此可见,即便当时皇室鼓励吃蝗虫,多数人还是很不愿意。”

“毕竟一直以来的“蝗神”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消散。”

“第三,蝗虫吃人!”

“如果蝗虫太多,当植物被吃的所剩无几后,蝗虫就会攻击人类和牲畜。”

“五代后晋年间的蝗灾里,乡民们饲养的家畜,都遭到蝗虫的啃食。清朝乾隆年间的蝗灾里,也有百姓“为蝗所食者”。”

说完三大原因后,江南想了想,最后补充道:

“古代想要消灭蝗虫,就只能依靠它们的天敌。”

“在我国古代治蝗史上,这种事情就不少。”

“许多曾震惊朝野的蝗灾,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虫天敌”打败的。”

“北宋熙宁六年,辽国南部蝗灾时,马蜂过境,捕食蝗虫。”

“元朝泰定四年,洛阳蝗灾,蝗虫前后来了两次,鸟群也飞来两次,在洛阳上空开了两场“蝗虫宴”。”

“明朝天启二年,新泰蝗灾,甚至把秃鹫都招来了,又是一顿猛吃。”

“崇祯十五年,东明县蝗灾,也是黑压压的蜂群斜刺里杀出,把恐怖的蝗虫“杀”得无影无踪,救了全县百姓。”

“清朝同治二年,曹县蝗灾,还引来了漫山遍野的蛤蟆,逮着蝗虫就“便吞食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