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让你守岛,你在这养深海巨兽? >第1290章

第1290章

作者:江南字数:1696更新:2024-03-08 14:29

“粒突箱鲀鱼还有一个特征不得不提,那就是它们的“自杀属性”。”

“刚才我已经说过,鲀形目的很多鱼儿能产生神经毒素。”

“粒突箱鲀鱼也不例外,它们的毒素同样对附近水域的任何鱼儿来说都是致命的。”

“如果毒素浓度较高,粒突箱鲀鱼自身也会中毒。”

“因此,如果你的水族箱中有这么一只“黄盒子”,千万不要刺激它们,以免让整个水族箱的生物遭殃。”

“当然,为了防止自己中毒,粒突箱鲀鱼的毒素通常都是“现做现用”的。”

在江南科普的时候,系统再次贴出了粒突箱鲀鱼的照片。

只看到第一张,直播间的观众们就被迷住了。

一连看了好几张后,他们的心更是被萌化了。

“真的好像海绵宝宝!”

“好可爱!好想养啊!”

“长得好像《刺客伍六七》中的保镖何大春!”

“长得四四方方,请问它们是怎样游泳的呢?”

观众们有惊喜,也有疑惑。

江南娓娓道来,道:

“在地球上生活的所有鱼,不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不论是羸弱的鲤鱼还是暴躁的鲨鱼,都有着流线型的身体。”

“因为这样可以适应水栖,从而可以保证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畅游。”

“但是粒突箱鲀鱼却截然不同,它们鱼身有着盒子形状的坚硬骨架。”

“这和我们平时认识的几乎所有鱼都有着天壤之别,甚至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进化哪里出了问题?”

“毕竟凭借这种四四方方的身体在水里游泳,一定会很慢很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表面看起来呆呆傻傻,但粒突箱鲀的身手却极其敏捷,几乎可以算是珊瑚礁区域最敏捷的鱼类之一。”

“为了解开它们怎么游泳的谜题,在2002年,一组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这个研究主要是观察水是如何在它们的身体周围流动的。”

“他们发现,当水流侧向冲击粒突箱鲀鱼的时候,它们的骨质外壳附近会形成一些小的漩涡,从而稳定箱鱼的运动。”

“这个巧妙的生存技巧对于减少它们在游泳时水流的扰动,还能保证在湍流水域中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似乎已经可以解释粒突箱鲀鱼为什么长成如此异类,却还不会被进化淘汰的原因。”

“可是,研究人员似乎忽略了一个细节。”

“如果粒突箱鲀鱼甲壳周围的漩涡可以给它们提供方向上的稳定作用,航向上的任何变化都被漩涡抵消,那么它们将会变得太过稳定,从而无法快速转向来躲避捕食者。”

“并且,根据人们对粒突箱鲀鱼的观察,发现它们是非常灵活的“黄箱子”。”

“当遇到危险时,可以快速调转方向,窜入礁石中进行躲避。”

“因此,在2015年,科研人员有进行了一次研究,并反对了之前的漩涡理论。”

“他们认为这些涡流产生的影响。其实被粒突箱鲀鱼四四方方的骨架前所产生的力矩抵消了。

“也就是说,粒突箱鲀鱼并不能以一个稳定的姿态游动。”

“相反,它们非常容易“翻车”。”

“而之所以格外灵活,其实是在用背鳍、胸鳍、臀鳍快速翻腾。”

“就像是类似直升机的螺旋桨。”

“如此,便帮助身体在流动的水中保持直立。”

“当粒突箱鲀鱼需要快速转弯时,只需将尾鳍向侧面弯折过去,它们的身体就会“翻倒”,帮助它们在极小的空间转向。”

“综上所述,粒突箱鲀的敏捷性其实是由空气动力学上不稳定的身体,还有鱼鳍运动方式的结合而形成的。”

“再加上它们并不需要长距离游动,又身怀毒液和“盔甲”,因此,放弃速度、从而选择敏捷性才是长期进化的正确选择。”

“第八名:黄貂鱼!”

“这种鱼又名赤魟!”

“与上述所说的粒突箱鲀鱼截然不同,黄貂鱼身体平扁,体盘很大,呈现圆形,它们的嘴巴、眼睛、嘴巴等全都在体盘下面,而背面正中具一纵行结刺。”

“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一条细长的尾,乍一看,就跟拖着一条皮鞭似得。”

“黄貂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普遍都有分布,因此,还算很常见。”

“当然,仅限于以前。”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测,该物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生活于我国广西西江流域。”

“由于分布较广,还是当地食用鱼类之一。”

“到了八十年代,由于过度捕捞,资源破坏,加上河流污染,栖息环境恶化,致使其数量下降。”

“本地水产专家认为,黄貂鱼的自然资源量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

“而根据估计,该物种由于在过去十年逐年减少,全球种群数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