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明朝海盗王 >第123章 眼光要长远

第123章 眼光要长远

作者:三七二十字数:1717更新:2024-03-27 06:48

“没问题,”汪修齐答应得很痛快,顿了顿,又说道:

“不过这生意大了,难免引起觊觎,海上没有护卫力量恐怕不行。”

“放心,父亲和王爷都说了,一切资源向捕捞业倾斜。如果有必要,把毛海峰那粗坯调来都行。”接着,叶秋把如何让佛朗机人吃瘪,如何凭借海产品开拓新市场的事说了一遍。

汪修齐愣了一下,他知道这个时代的粮食是爆品,可没想到,受欢迎的程度居然超过了火器。

想想也对,岛国连年内战,从应仁之乱到现在,打了都快九十年了,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

加上气候异常,灾害不断,耕种土地又少,自然对粮食的需求极其旺盛。

“那行,如果父亲和商会全力支持这件事情,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说着,汪修齐从袖口掏出一张清单递了过去:

“年后,我计划把捕捞规模扩大十倍,这是需要的配套资源。”

“行啊,看来你早就准备好了。”叶秋乐呵呵地接过,扫过几眼后,皱起了眉头,“贤弟,大部分的物资都没有问题,但为何要四万汉族百姓,这是不是太多了?”

院子里雪花纷飞,汪修齐注视着墙角那含苞待放的梅花,淡淡说道:

“把目光放得远一些,你看,这腊梅快要开了。”

叶秋往院子里瞟了一眼,思考半晌,还是满头问号,“阿齐,别打机锋了,你知道哥哥读书不多。

这四万人可不是小数目,整个宋国也就十几万人口,我需要给商会和王爷一个解释。”

汪修齐点了点头:

“等过了五月,天气就会慢慢炎热,海鱼在二十度以上,保存不了一天就会腐败。

也就是说,从五月到十一月的几个月内,是无法捕捞的,这个损失宋国商会愿意接受么?”

叶秋的眼睛突然瞪得老大,不可置信地问:

“贤弟,你有办法?”

“自然,这也是为何要那么多人手的原因。”汪修齐喝了口酒,淡笑说道。

“说说看!”叶秋有些急不可耐了。

“我称这种办法为罐头。做成罐头的海鱼两年内都不会坏,而且打开就能吃。”说着,汪修齐又补充了一句:

“这罐头不仅可以卖,还可以自用。

这样,宋国船队远航,再也不用为寻找补给而发愁,也不用吃那难以下咽的面饼了。”

“此话当真?”叶秋豁然起身,脸上带着震惊、喜悦和不可置信。

他太知道食物的供给对远航船队的重要性了,以前商队赴南洋收取香料、象牙等物资,最头疼的就是食物保存问题。

如果有了长期不变质的食物,船队就能走得更远,可以把贸易线拉得更长,这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汪修齐提出这个建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推进,只有立竿见影的见到效益,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

海产品捕捞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他需要更进一步,围绕海产品打造出自己的工业基础。

只要罐头的主意能成,随之配套的就会建设大量的海鱼处理作坊、海鱼加工作坊、海鱼烹饪作坊、玻璃制造作坊、软木塞制造作坊等等。

等玻璃罐头弄完,他还可以研制铁皮罐头,这样又能把炼钢炼铁等产业拉起来。

这样的良性迭代发展,会导致大量的劳力和资源朝着五岛群岛汇聚,有了制造业基础的情况下,再弄点什么新东西,就很容易了。

汪修齐给叶秋倒了杯酒,继续循循善诱:

“秋啊,有没有想过,如果每月捕捞八千万斤海鱼,那就是一千万两白银,整个扶桑有这么多银子吗?”

叶秋一愣,半晌才苦笑道:

“这个还真没想过,现在扶桑的各个诸侯国对海鱼的需求量都很大,还来不及想。”

“不,你必须要想。”汪修齐抿了口酒,认真说道:

“每月一千万两,一年就是万万两,扶桑虽然号称金银岛,可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

“贤弟,你的意思是?”叶秋想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

“还是那句话,眼光要放得长远。”汪修齐看了叶秋一眼,意味深长地说:

“现在这个乱世,哪个国家不缺粮食?

大明海禁了,朝鲜没有啊,东南亚的暹罗、安南、琉球、满剌加都没有啊。

原来开辟的航线没有必要浪费,以后这罐头就是银子,可以换回无数的铁矿、火药、香料、象牙、丝织品,这样一来,贸易不就盘活了吗?”

“天哪!”叶秋倒吸一口凉气,看怪物似的盯着汪修齐:

“贤弟,你这是要通杀啊!”

汪修齐淡淡一笑,摆了摆手:

“不是我,是我们,你要抓住机会,尽快拿到宋国商会更多的话语权,而我就给你供海鱼和罐头。”

“好,好,”叶秋激动得不能自已,他搓着手,在廊道里来回踱步,半晌,咬牙说道:“我这就回松浦津,把计划禀报给父亲和王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