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直播:视频共享万朝后皇帝们闹疯了 >第329章

第329章

作者:苏治字数:1457更新:2024-04-09 01:33

“玄武门事变后,

魏征非但没有被杀,反而被李世民任命为詹事主簿,

之后又被晋升为尚书左丞。

李世民登基后,

魏征作为原太子党的核心人物,

他从李世民这里接到的首个任务,便是代表李世民去招抚李建成的旧部。

在此期间,魏征替李世民安抚了很多人,

确保了他们没有起事反叛,

这一贡献可谓巨大。”

“随着李世民的皇位彻底稳固,

魏征也再次转换了角色,变成了大家所熟悉的那个杠精。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

魏征成了一个让李世民又爱又恨的人。

他曾多次当面直斥李世民的过失,

甚至在朝堂上让李世民下不了台,

李世民甚至一度当着众臣之面,声称要斩了魏征。

最后多亏了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阻止,李世民才没有真的动手。”

“不得不说,

在魏征人生这最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他其实是幸运的,

因为他遇到了李世民这样一位明君。

倘若换成其他君主,

魏征的下场可能会很悲惨,轻则贬官流放,重则家破人亡。”

“在唐太宗李世民麾下,魏征同样尽心竭力。

他不仅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还对李世民的个人品行操碎了心。

在他的辅佐下,

贞观之治得以被开创,

而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代名相。”

李世民看到这儿,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其实,他不必如此操心朕的私事……”

旁边的长孙氏忍不住掩嘴轻笑。

“纵观魏征一生,

他虽然多次更换主公,但每次都是形势所迫,而非他主动选择。

无论是在李密手下、还是在李建成,亦或者是在李世民手下,

魏征始终都尽自己的职责和忠诚,

坚守着一个臣子应有的操守。

魏征本人也确实非常有能力和眼光。

他精通政治,要么不言,一言必能中的。

他性格耿直,从不知道什么叫碰壁,要么不言,一言必要说个通透明白。”

“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愿为良臣,勿为忠臣。'

太宗闻言很是惊异,于是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何区别?’

魏征解释道:‘忠臣唯谏是举,

却忽视君王纳谏之胸量,

恐将惹祸上身,亦损君王之清誉。

故善策应为辅佐君王成明主,己则立为贤辅。’

这就是忠臣与贤臣的区别。

太宗对此表示赞同,并成全了魏征的想法。

魏征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则,

也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而且也做的非常优秀。

这恐怕也是魏征为什么六易其主,依然能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所在吧。”

魏征原本还以为苏治会拿“六易其主”来讥讽他,

却没想到苏迁的评议,既中肯又深得其心,

这让魏征对苏治的视频,不由得更加信任了几分。

“忠臣,良臣?”

此刻,有无数人陷入了剧烈的思想冲突之中,

“难道忠心,也分对错?”

“忠,固然可贵;但知道何时忠、如何忠,更为关键。”

“那么,我到底是忠臣还是良臣?”

“都不是,你是奸臣。”

“……”

苏治继续解说道,

“魏征的话,其实很有道理。

忠诚约莫可以被分为两类:愚忠,与精忠。

愚忠,顾名思义,

便是盲目且不经思考的忠诚,

对上级或君主的命令言听计从,不加任何判断。

持有愚忠之人,

可能会为了维护表面的忠诚,

从而忽视道义与良知,甚至牺牲社会、国家或人民的真正利益。

他们过度崇拜权威,却缺失了独立与批判的思考。

相对而言,

精忠体现的,则是一种理性且明智的忠诚态度。

持有精忠之人,

在保持对君主或上级的忠诚之余,

更会用智慧和判断力,给予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

他们关心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福祉,

努力将忠诚与良知、道义相融合。

魏征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上一期视频的主角狄仁杰,也是这样的人。”

与此同时,

一位死于征战途中的千古名相,看着跪在光柱之下的弟子,动容的问道:

“某追随主公,

一为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

二为重振汉室荣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