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330、【人物】朱可夫18

330、【人物】朱可夫18

作者:巴巴维维字数:1885更新:2024-04-28 14:18

【人物】朱可夫18:战场上的一场场胜利,为何改变不了苏军压抑的气氛?

1945年12月底,战争结束的7个月后,苏联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诺维科夫的办公桌上摆放了一份文件,内容是提请晋升24岁的瓦西里·朱加什维利空军少将军衔。

瓦西里·朱加什维利是何许人?

此人出生于1921年,17岁那年进入卡查军事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40年获得初级飞行员资格,然后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深造。1942年前后,瓦西里进入莫斯科空军司令部服役。1943年2月转任航空团团长,驾机参加战斗,曾击落过2架德军战斗机。1945年2月,瓦西里升任第286歼击师师长,参加柏林战役,所部在战役期间共出动飞机18132架次,击落敌机558架以及大量地面目标和设施。

瓦西里在战争期间的表现虽然不错,但在苏联空军并不算亮眼,可为何年仅年纪轻轻就能够获得晋升将军的机会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有一位出色的父亲——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慈父”斯大林。

诺维科夫不想批准这项任命,他认为瓦西里还缺乏历练,过早地跻身高级将领只能助长其本就已经飞扬跋扈的个性,反而不利于他的未来发展。

就在不久前,瓦西里向他的父亲抱怨苏联生产的飞机不如美国飞机质量好,结果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胡佳科夫空军元帅遭到逮捕。

1946年元旦,诺维科夫正在家中吃饭。斯大林打来电话,亲自过问了瓦西里的问题。诺维科夫坦言瓦西里太年轻,学历也低,应该先让他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然后再考虑晋升。

斯大林听后说:“先报上来吧。”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诺维科夫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给朱可夫打电话,后者的回答如战争年代一样干脆:“你还能怎么办?这是命令!”

1946年3月,瓦西里晋升少将,诺维科夫则被解除了空军总司令的职务。

对于朱可夫的军事指挥能力有很多人提出过质疑,二战苏军另一位著名将领叶廖缅科就曾公开嘲讽他“只有在兵力是敌人五六倍的时候才能打胜仗”。

在评价朱可夫是否会打仗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在苏联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每次都是朱可夫挺身而出挽救战局,一次次把苏联从亡国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也正是他在1942年9月同华西列夫斯基一同制定了“天王星计划”、在1943年4月提出“先防御后反攻”的战略决策,才确保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以上功勋任何一项拿出来就已经足以彪炳史册。

不过朱可夫也是个典型的“政治低能儿”,他没有意识到迅速聚拢到其周围的那些优秀将领,既可以协助他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也能成为他与斯大林之间保持亲密无间关系的阻碍。不仅如此,朱可夫确实有口无遮拦的毛病,当他身处于“小人到处有、苏联何其多”的环境时,领袖的敲打和无中生有的罪名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1943年秋,鉴于战场上已经形成的反攻格局,苏军统帅部队对前线各方面军进行重组改编。

其中进入乌克兰境内作战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分别改称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

进入白俄罗斯境内作战的中央方面军和西方面军陆续改编为白俄罗斯第1、第2、第3方面军(兵力雄厚的西方面军被拆分了)。

准备进入波罗的海地区作战的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及一部分列宁格勒方面军重组改编为波罗的海沿岸第1、第2、第3方面军。

1943年9月底至10月初,乌克兰第1、第2、第3方面军均陆续渡过第聂伯河,在右岸地区建立了方面军级登陆场。其中由朱可夫统一指挥的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的战场态势最为有利。

瓦杜丁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攻方向正处于乌克兰第一大城市基辅的正面。9月底,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基辅以北40公里处的柳捷日渡过第聂伯河,又在基辅以南90公里处的大布克林地区渡过第聂伯河,并分别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

对于从哪个登陆场出击进攻基辅,苏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斯大林主张从大布克林地区出击,理由也很简单,相比于柳捷日登陆场,大布克林登陆场面积更大,便于集结重兵发动突击。但朱可夫主张从柳捷日出击,理由是大布克林地区德军集结了重兵(第8集团军主力),而且那里有急剧起伏的山谷,不利于苏军展开坦克攻势,反而便于德军防御部队隐蔽。反之柳捷日登陆场虽小,可只要做到出其不意,完全可以打得德军措手不及。

朱可夫没有说服斯大林,于是苏军于10月16日在德军严阵以待下从大卢布林登陆场发起了攻势。激战持续了一周,双方都损失惨重,苏军打残了2个集团军,德军也拼光了第48装甲军。

10月24日,朱可夫和瓦杜丁联名向统帅部提议:继续按照计划行动,从基辅南部的大布克林登陆场对基辅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