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执念,以爱之名 >第148章 前中后味

第148章 前中后味

作者:公子欹字数:1803更新:2024-05-07 19:21

我们的意识就像一把剑,它将实相切成了碎片,接下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就仿佛实相的各个碎片之间漠不相关似的。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言行录》

世德殷勤发来消息,关于亚麻籽油的用法。说鉴于空调总使我感觉皮肤发干,建议道:“椰子油外用,橄榄油做菜,亚麻籽油直接口服不能加热,这三种脂肪都不一样,这样一周看看。”

我公寓里除了橄榄油,亚麻籽油和椰子油都是世德买给我的,只是因为较少做饭,所以多数时间闲置。我知道他又在看营养学方面的书了。只是现在我不会再为他这样叮嘱——好像他关心我一般——而感到开心,毕竟,谁知他是不是也同样发给那个女人呢。

夜晚看书,迪克·斯瓦伯的《我即我脑》 ,读到说:

登山者,尤其是在孤独的环境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强烈的体验(例如感到出现了一个人),或是出现幻觉(例如听见声音、看见人或是看到自己的身体,就像濒死体验中那样),抑或是感到极度焦虑。有趣的是,你可以发现世界三大宗教的领袖们在“获得启示”之前都有过一段孤独地在山中生活的经历——

摩西是在西奈山上先后两次接受上帝授予的《十诫》的。在第二次时,根据《圣经》的记载,摩西在山中“孤独地待了 40天 40 夜,滴水未沾,滴食未进”。

当耶稣与他的门徒彼得、约翰和詹姆斯爬上他泊山祈祷时,他们的眼前出现了摩西和以利亚。

穆罕默德在希拉山上独自思考时看见了天使加布里埃尔。

他们都感受到了光、声音和恐惧,这与登山者所描述的体验是一致的。在极度孤独之中,大脑会产生其先前已经储存好的思考,思考所得的结果可以成为一部新的宗教方针。

……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到类似观点,只是这里说的是人在孤独状态中由刺激缺乏而产生的幻觉,以往我读到的是由于大脑颞叶受损而导致的人产生宗教体验,仿佛听到上帝在对自己说话等等。

无独有偶,世德发来一篇公众号文章,是克里希那穆提《你将成为自己的光》第四章的节选。看着看着,我便笑了,因为看到——“信仰使大脑萎缩。”

读完后我摘录有感触的几句返还世德:

“当某人依赖于某个信仰、某个人物或者某个理念时,在那种依赖中就有着冲突、恐惧、嫉妒、焦虑,而这就是大脑萎缩的一部分——这种持续不断的重复。”

“如果你审视一下自己,你就会看到这种对信仰的依赖是渴望变得安全的一部分。而那种想要任何形式的心理安全感的渴望和需求就带来了这种大脑的萎缩,从中就产生了各种神经质的行为。”

“当你去找某个古鲁、牧师或者去教堂,然后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时,你的冥想就是一种重复的形式——在它之中有着安全感,一种安稳的感觉——因此你的大脑就逐渐萎缩、干瘪了,它变得狭小。”

我想这就是在世德身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恐惧,所以开始信仰。

世德回复,“我没有你摘录的这段话的问题。”

我笑笑,“旁观者清。”

“你认为我依赖什么信仰?探究’我是谁’?”

“某种程度上,这种探究已经变成你的信仰。你可以审视下,是否这种探究和冥想令你感到安全和舒适。至少你的初衷是为了寻求安全。摆脱恐惧=寻求安全。”

“这有什么问题,难道活在恐惧中更好?自我探究不会带来安全和舒适。”

“我不是在评判,只是提醒。希望你能够对照一下内省一下自己,看是不是文章里说的那样,仅此而已。”我说。

“我只是意识到向外寻求的错误,转向了内在。至于是安全,是永恒,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我自己要去弄清是不是如此。我并不是信奉谁说得对或错,说得怎样怎样,我只是想弄清楚是不是这样。”

他这样说令我意外。是我一直误解他,还是他改变了想法?也许,他终究在一步步探询的过程中有所成长、改变了认知,不再那样唯圣人是举,凡圣人所言都奉为圭臬。

我没再说什么,世德又把话题转回亚麻籽油上:“从营养学的理论亚麻籽油是皮肤的保护神,亚麻籽油可以帮助皮肤锁住水分,缺乏这种脂肪,补充再多的水,涂抹再多的东西都没有用……”

次日他又发来一篇公号文章,是《室利·阿南达玛依·玛语录》的连载索引,说,“最近在看这个人的。我第一次看一个女性觉悟者的作品。我觉得很好,看一章就对她确定无疑。”又发来一段摘录:“人生的旅途上有两种朝圣情形:一种,像旅客,热衷于观光,从一处徘徊至另一处,为了取乐而穿梭于种种体验之间。另一种,行走在同人类真实本性相一致的道路上,引导他回到自己真正的家,朝向真我知识。在以观光与享乐为目的的旅途中,人必定会遭遇悲伤。只要一个人尚未找到他真正的家,痛苦就是不可避免的。分离感是不幸的根源,因为它基于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