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19章 明末四大猛将

第19章 明末四大猛将

作者:漫山红遍字数:3565更新:2023-11-08 16:45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多久,京营兵士们便聚成一小堆,冲点将台上面的朱由检边喊边行礼,不少人都是既害怕又好奇。

害怕的是,眼前的这个人可是大明朝的陛下!

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咱老李也是见过皇帝的人了……

好奇的是,很多人几辈子也见不到皇帝。

能见一次那可太难得了,可能是这辈子的唯一一次,当然得看个痛快……

不得不说,眼前的这位崇祯皇帝,少而英俊,丰神俊朗。

若是前世有这个相貌,何至于月薪两万的男公关都应聘不上?

“看你长得挺壮实的,你叫什么名字?”

朱由检走下台,指着眼前一个面容黝黑的军士笑着问道。

那人起先不敢确信皇帝下来是在跟自己说话。

好半晌才激动不已地回答道,“回陛下,小人……小人叫李四!”

“李四?好名字啊!”朱由检哈哈大笑,“你呢,你又叫什么?”

朱由检又指着另外一个人。

那人连忙兴奋地说道,“小的黄得功,开原卫人,先祖是从合肥迁过来的!”

黄得功?

莫非是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靖国公黄得功,抗清名将?

朱由检听了有些意外,现在的黄得功还太年轻,看起来也就二十刚出头。

不过年纪轻轻,却已经是眼有精光,生的虎背熊腰。

要不说戚继光喜欢招这种人到戚家军呢,这样的兵,看着就安全感十足。

“小的孙应元,见过陛下!”

就在朱由检思绪时,一声浑厚的呐喊出现了。

孙应元,这也是个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勇将!

朱由检将目光投了过去,见到了一个约莫二十五六来岁青年。

年纪虽小,却体壮如牛,满脸横肉,一看就知道是个刺儿头。

这个时候,朱由检本来抑郁的心情忽然一扫而空。

他忽然觉得自己穿越的也不算太烂……

先不提黄得功、孙应元这些都是京军勇卫营出身的狠人。

那些名将,比如卢象升、孙传庭都还没死,活得好好的。

还有这么多能人可用,要啥自行车啊……

想到这,朱由检不由轻笑一声,连带着心情也好了不少。

“陛下……”见到全程黑脸的小皇帝突然露出了笑容,张维贤忽然感觉有些瘆得慌。

但他怎么都不明白,这小皇帝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难不成这黄得功、孙应元是什么名将之后?

可如果是的话,本将应该知道啊!

“张维贤,给朕拟一份名单,朕要现如今京营所有人的花名册,一个不落!”

“连夜给朕拟好,明早朕要在御案上看到!”

言罢,朱由检见天色已黑,转身回了西暖阁,留下一脸惊恐的张维贤。

回府之后,张维贤郁闷的将正等着与之喝酒吃肉的食客们尽数轰走。

然后机智的叫来几个京营参将、游击和千总,将这个包袱甩给了他们。

一夜之间,京营军的各个将士们都在奋笔疾书,连夜整理本部兵马的册子,直到四更天的英国公府仍是灯火通明。

坐在上首位置监督的张维贤,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鼾声如雷了……

底下的将军看到此,顿时忍不住想骂娘!

妈了个逼!

不过,朱由检还是在第二天的清晨,看见了这份名单。

昨天随口一问,就发现了黄得功、孙应元这两个人才。

朱由检回去想了想,发现这个时候历史上的勇卫营还没组建。

很多勇卫营的人,应该都还在京营供职。

果然,朱由检看的第一张军将名单上,就发现了周遇吉和刘元斌的身影。

周遇吉是个不亚于黄得功的名将,二人都是生不逢时。

历史上,李自成带着所谓百万的流贼北上,一路上明军都是望风而降,倒旗易帜。

唯有周遇吉所部的勇卫营,在宁武关给他重重一击!

那一仗是昏天黑地,流寇的尸体甚至堆积上了城楼,打的李自成一口气差点儿没缓过来……

至于刘元斌,这小子也曾在崇祯年间独自领军,在霍山大破几倍于自己的流寇。

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刘元斌,除了这四个还有没有了?

朱由检连续翻了很久,但接下来的名字不是铁蛋就是富贵,根本没看见什么历史上的名将苗子……

不甘心的朱由检,盯着名单又翻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因为眼睛疲累而放下名单。

无意间能发现他们四个已经不错了,要啥自行车?

就算还有没发现的,让他们慢慢发育,总有崭露头角的时候……

毕竟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于是,朱由检不打算再强行去找了,他将名单扔到御案上,起身道,“方正化,跟朕去内校场!”

这次就比昨天要快多了,没一会儿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内校场。

让人意外的是,张维贤居然在指挥兵士操练?

“臣参见陛下!”

“陛下圣恭安?”

看见朱由检来了,张维贤赶紧欢天喜地的迎上来参拜。

“名单朕都看过了,这事儿办的不错。”

朱由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京营能动弹的,全都给朕叫到内校场来!”

因为有昨天那个意外,今天张维贤一大早就派人去了京城各大勋戚的府上,把他们占役的京营兵士全都调了回来。

尽管不情不愿,但毕竟英国公在勋贵集团里面,那也是个大佬,哪个勋戚还敢藏私?

现在朱由检面前的兵士数量,比昨天足足多了一倍,这也是张维贤目前能调回来的最多人数了。

占役是京营的恶习之一,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些权贵会将兵士调到自家修建府库,或是当做家丁。

权贵,既指勋戚,也说权臣,同地主侵吞地方上的卫所军户土地,是一个道理。

众所周知,京营的转折点在土木堡,崇祯年间更是萎靡不振,连基本的城防守备都做不到。

土木堡之战后,京营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勋戚世家执掌京营的格局被彻底改变,兵部文官开始作为军事主官接管京营。

嘉靖、万历等,都曾为此对京营进行改制。

成化年间调边军入京,改三大营制为十二团营,挑选边军精锐充入团营,以勋戚武臣接管。

正德年又选锋数万,设两官厅,营官等皆选任勋臣,这些都是皇家试图重掌京营兵权的产物。

但改来改去,却是收效甚微。

京营实权依旧在兵部权臣手中,直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团营、官厅制终遭废弃!

经过万历改革之后,京营的指挥权最终定格下来,被转移到了多方势力的手中。

即勋贵武臣、提督宦官、协理文官各分一杯羹。

作为勋戚之首,英国公张维贤是京营的直接统帅。

除此之外,兵部出一位高官作为协领,大内也派出一名宦官,作为提督。

自文官协领京营后,吃空饷和贪污现象愈发严重。

加上三权分立,让身为直接统帅的张维贤也处处受到掣肘,为免多事,他干脆也就不再来了。

京营身处京师,旁边就是富可敌国、权近圣人的京师权贵,所以经常被这些权贵“邀请”前往帮助营造府邸。

已被投入东厂地牢的兵部侍郎孙绍,占役和吃空饷这种事情对他来说,那是家常便饭。

军队有时协助工程是明军一开始就有的传统,但一般都是为国家而非私人。

现在可倒好,有的人终年都没曾参与操练,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各大权臣家中的能工巧匠……

不知永乐帝若显灵,看着自己昔日横扫安南塞北的部下个个转了专业到工程系,会作何感想?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