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754章 当皇帝不容易啊

第754章 当皇帝不容易啊

作者:漫山红遍字数:3578更新:2023-11-08 16:46

当初远在辽东的李自成,并不清楚大明西北边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由检所讲的这些话也是半真半假。

与王嘉胤、王自用等人的洽谈,也只是在近半年来开启的。

毕竟先前他们的心底可从没有放弃过再度率部杀回西北的想法!

可是有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批将校统领着五军营、神枢营等大明精锐之师坐镇西北,也使得他们这一野心迟迟无法实现。

也恰恰是这批精锐之师坐镇西北,才使得陈奇瑜在陕西境内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时。

尽管说遭受到一些反对声,却不敢掀起太大的风波。

毕竟当初流寇肆虐陕西时,可是有大批的官绅惨遭劫掠……

尽管是多数的劫掠,都是朱由检秘密下旨,让周遇吉他们做的,可事实真相怎样,知晓的却不多。

这就是朱由检的大棋。

大明不能没有战争,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新变法,更是为了抢夺资源。

“不说这些废话了。”

朱由检负手前行,朝一处悬挂的舆图走去,“既然你不想臣服于朕,那就限期2个月,彻底退出辽左之地吧。

路,朕给你指一条。

以科尔沁为首,前期攻略漠南诸部,劫掠生活在此的蒙古各部,最好能把残留的建虏余孽也给干掉。

等实现这一战略后,就向西行军吧!

如果幸运的话,你会和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等人碰面。

欧罗巴,就是你们最终的归宿!

“你就不怕我等联合起来?”

李自成双眼微眯,盯着朱由检说道。

“为何要怕?”

朱由检神情倨傲,迎着李自成的注视,掷地有声道,“就算你们能联合起来,那也至少要数载。

那个时候的大明,何惧你们?

你们是朕养出的狼,但是不要忘了,你们这群狼的命门,却始终捏在朕的手里。

当然朕也希望你们能联合起来,不过并非是对大明,而是大明之外的疆域。

李自成,你的心胸不妨大胆些。

在我大明之外的疆域,是一个广阔天地!

有朝一日,你若是真能领军杀进欧罗巴,你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朕的。”

李自成沉默不言。

“好啦,朕累了,不想再多说其他了。”

朱由检摆摆手,看向李自成说道,“究竟要怎样选择,在于你自己,这份舆图你就带走吧。

三日,这是朕给你的期限。

要是不同意朕说的这些,那朕不怕多在辽左待些时日。”

“亲自领军攻克沉阳,收复我大明的失地!”

……

时间慢慢的过去。

一分一秒都在悄然流逝。

半月后,旭日东升,驱散了浑河畔的黑暗。

不时响起的马蹄声和炮击声,彰显出在辽左这片区域,依旧布满了战争阴云。

就在明军一路尾随着北撤的清军追击之时,朱由检在众臣的劝谏下借坡下驴,带着人返回了京师。

仗打到这个份上了,他也没有必要继续在前线呆着了。

而是得尽快筹谋收复失土之后的发展蓝图了。

当皇帝不容易啊!

特别是在这个糟心的时代!

那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各方面都得考虑得明明白白。

首先,蓟辽总督这个职差要取消,权利太大了,孙承宗卸任回京后将会入阁。

与他同时入阁的还会有卢象升、陈奇瑜、杨嗣昌三人。

辽东地区改为辽宁行省,与关内其他行省一样,设立巡抚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

其次,整个战役结束之后的人员安置问题。

原先八旗名下的汉人包衣倒是好说,只要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还是就地安插,然后设置府县管理他们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过来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问题。

八旗存活的人口将会被打散后内迁,分别安置于各行省内。

每个村落不准超过五户,不准单独设村安置,这样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这主要牵扯到最后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问题。

按照朱由检的分析,现在八旗的总人口不足百万,总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

而这场持续了数月的大战后,这个总人口数还会下降一大块。

战争是残酷和泯灭人性地,人性的阴暗面在其中会被无限放大……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烦了,插汉部、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

但由于这些部族特有的流动性,使得管理上会相当棘手。

这个问题交给内阁吧,自己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迁移八旗人口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复后的巨量收获可以相抵,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其三,战后将官士卒的升赏以及保留多少军队的问题。

在国内外安全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朱由检准备采取精兵策略,实边虚内。

在大明境内水陆要冲及要害处驻扎精兵,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毕竟兵贵精不贵多,历史上的大明坐拥一百多万大军,照样没能经得住流贼和建奴的打击……

至于给立功士卒的赏赐,无非就是是金银田地。

对于面积广阔的辽东地区,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

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后世的东北大粮仓会提前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升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大事。

朱由检打算借着这次大胜之际,再次拔高武将的地位。

恢复五军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勋贵或武将担任等等。

但这几条条肯定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甚至包括卢象升、孙承宗等这几名他最为信任的能臣。

这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朱由检已经考虑了许久,现在也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再有就是修路的问题,不仅是拓宽京城到关外的官道,其他行省的各条官道也要有相似的举动。

不管什么年代,修路都是最基础的国家建设,没有路,什么都干不成。

在古代,官道就是历朝历代修的主路,通常情况下宽度只容许标准大小的两辆车并行,这个标准大小就是始皇帝定的。

之所以要定这个标准,是因为没有橡胶轮胎的年代,车轮很容易在土质路上留下车辙。

时间久了车子都是按车辙来走,统一标准更方便大范围的交流。

在那个地图要一脚一脚量的年代,历朝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能修成一条主路已经是天大的工程。

没有战乱之类影响的话,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

那么新修的路就会非常少,更多是维护老路。

虽然朱由检自穿越而来,没有走过多少地方,但这不妨碍他通过锦衣卫知道各州县官道的现状。

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且坑洼不平,狭窄难行的样子,他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

现在蒸汽机已经提升了日程,新的交通工具迟早都会出现,比如自动的四轮马车……

只要技术再成熟一些,朱由检就会下旨开始建设新的工坊,开始量产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现在大明各地的官道的宽度,显然是无法适应新的交通工具,拓宽改进已是势在必行。

当然了,量产的四轮马车是用来运输商品物资的,并不是用来供官绅富商乘用显摆的。

这种供乘用的奢侈品也有,但产量极小,已经生产出来的都停放在军器监仓房的大院里,这是朱由检准备赏赐给自己中意的大臣的。

这种划时代的产物,相当于在拖拉机盛行的时代,突然出现了劳斯莱斯幻影。

那种荣耀和体面是谁也无法拒绝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