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800章 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

第800章 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

作者:漫山红遍字数:2925更新:2023-11-08 16:46

“此事实为天下同喜!朕更是要为诸卿贺,为全体官军将士贺!

若无诸卿于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前线将士浴血拼杀,哪有今日跳梁倾覆之喜!

自万历四十四年老奴起兵造反至今,后金先后侵占我辽东全境,期间更是数度破关入寇我大明境内。

抢掠我皇明子民财物,杀伤无故百姓生命,其觊觎我大明大好江山之野心已是众人皆知。

为不使我汉人江山为腥膻所占,我大明官军无数大好男儿抛颅撒血,用己之无畏之躯将东虏隔绝与山海之外。

使天下苍生免受涂炭之恨,如此方有今日来之不易之全胜!

朕每与闲暇静思之时亦是感慨万千,我皇明连番遭遇天灾人祸,致使有大厦将倾之危。

好在邀天之幸,大明有诸卿,以及天下无数忠勇之士,众志成城,众臂擎天。

终使狂澜平复、社稷安平,此乃我华夏之福祉也!

不过,现今虽是最危局已过,但前路并非一番坦途,期间尚有许多艰难困苦。

还望诸卿与朕一道,砥砺前行、共赴时艰,让我皇明创造中华未有之盛世,使我辈之名永载于青史之中!

朕与诸卿当共勉之!”

追思过往种种,朱由检也是心潮起伏难平。

穿越至今已有四年之久,在自己种种努力与奋斗下,大明这艘即将倾覆的巨船终于扛过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无情打击。

从最为艰险的一段航程里挣脱出来,正在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平稳行驶着。

目光所及之处,宽阔安稳的大陆已经显出了轮廓。

只要沿着既定航线破浪前行,盛世大明已经并非是梦想。

等到关外战事进入扫尾阶段,后续的军略和军队部署调整完毕,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位重臣回到朝堂。

那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是国内的建设和发展了,新的内阁也会产生并开始治国施政。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五年之内,大明境内的粮食生产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只有粮食做到供应充足,在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各地官府能及时给百姓提供足够的口粮,那这个社会就乱不起来。

稳定是一切的基础,而农业生产就是稳定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定,才能再去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无商则不活。

这三件基础大事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一切必须有序而行。

“圣上所言极是!

老臣虽年逾花甲,但仍愿效老骥,为我皇明盛世早日达成献出仅余之力!”

首辅温体仁再度躬身行礼,慷慨激昂的奏禀道。

几日前,温体仁把李焕修之事当做闲谈说起后,朱由检果然对此事很感兴趣。

他随即授意温体仁把李焕修引荐给宋应星,而后再根据宋应星给出的评价给与其合适的官职和待遇。

温体仁自是欣然领命,并将朱由检的意图转化成了自己对李焕修的知遇之恩,这让后者对他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

“臣愿附圣上之骥尾,共筑皇明万世之基,开史书未有之盛世!”

“臣当以圣上之意为指引,以此身奉我皇明所用!”

“臣愿为盛世大明效己之全力!”

“圣上但有所遣,臣定不惜此身!”

“今有圣君在位,臣等自会遵从圣上之嘱,尽忠职守,为我皇明中兴献绵薄之力!”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群臣纷纷表态,表示定会全力以赴的辅佐圣君完成心愿,缔造皇帝所言前所未有的的盛世中华。

“好!朕相信诸卿之言皆出自由衷之意!

诸卿且谨记今日所说,勿做食言之人,朕将拭目以待!

接下来议一议战后参战官军升赏把擢,以及诸路官军整合驻扎一事,杨卿,你先来讲!”

朱由检止住群臣的表态发言后,把这次会商的第一个主题抛了出来,并且点名杨嗣昌首先发言。

“启奏圣上,有关大战后之升赏。

臣以为,当以孙白谷、卢建斗等主帅之议,以及各部军纪官详略奏报为准。

然后参照朝廷相关文书予以按功赏擢。

在此之前,臣建议兵部武选司大小官吏全员出关,亲至一线了解详情,以免有功将士未能按功行赏!”

杨嗣昌出列施礼后,首先把自己考虑已久的打算讲了出来。

他的这项建议可以说面面俱到,并且极为稳妥,尤其最后建议兵部派员赴关外复核功劳一事。

确实为避免立功将士有遗漏的事情发生补上了最后一个漏洞。

这样在三方奏报复核之下,可以确保赏功一事上不会引发什么争执和后遗症。

“唔,杨卿不愧为老成谋国之臣,就依卿之奏,会商后兵部即刻派员成行!”

朱由检点头表扬了杨嗣昌之后,随即批准了他的第一项奏报。

“臣谢过圣上之赞,此为臣之本分也。

有关关外兵马驻扎之议,臣觉孙、卢二位之奏请甚为合理。

以现下之边情来看,东虏主力虽已灰飞,但逃窜之余部尚有万余之数。

鉴于辽东地势平坦开阔之故,故多留骑兵围剿残敌是为最佳。

而留驻辽东之军须略作增加,以备不时之需,至于留驻军将名册,当由圣上参阅后钦定为好。”

孙传庭和卢象升请求辽东驻军略微增加的奏报也已送达,朱由检看过之后交给了兵部,由兵部就此事作出判断和修改。

所以才有杨嗣昌刚才赞同孙、卢二人奏报的言语。

“唔,兵员增加一事就照卿等所奏为准,至于辽东各部驻军主将人选。

朕意由孙卿、卢卿、秦卿、陈卿四位提出人选,之后朕从中择选。

朕相信四位爱卿之眼光,所提之人必是忠勇智略兼备之材。

此事可由兵部武选司出关后知会前方三位爱卿,陈卿则与近日提交相关名册即可。

辽东驻军之事就如此吧,那相关军伍整合一事杨卿既兵部可有建言?”

对于战后军队整合这件事,朱由检思考了很久,但始终没有拿出自觉最为合适的方案。

这件事可以说这是他穿越过来后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因为这会牵扯到众多原来统兵的总兵大将最终安置问题,这是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必须尽量考虑周全才好。

因为功臣的安置问题在大明是有前车可鉴的,其中尤以太祖太宗为最。

两者截然不同的做法,对后世也是影响比较大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