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933章 近代科学始祖

第933章 近代科学始祖

作者:漫山红遍字数:2571更新:2023-11-12 23:42

这不是当年搁俺家门口捡菜叶子吃的时候了。

小人得志呗。

不过等到上官提到识字跟薪酬有关后,所有的抱怨声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可是朝廷定下的规矩,吃了几年好饭可都是朝廷赏下来的,啥都别说了,上官说啥咱就得照做,要不这饭碗说给你敲了就敲了,以后再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新设的成人学堂分为四个班,每个班有四十个座位,所用的桌椅板凳也是朱由检按照后世学校的样子描述后,有将作局的木工打制的,学堂里的布置也是一模一样。

黑板、粉笔、板擦都是很容易制作的,授课的先生请的都是年纪大的老生员,每月三两薪酬,管两顿饭,这待遇可是相当好了。

原本顺天府贴出告示,征集读书人前来给工匠们开蒙时,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与这些老贱籍们打交道幼儿斯文。

所以前来应募的只有两个为生计所迫的老生员,成年扫盲班也只得先开了两班。

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酬按时发放后,这两名老生员得意之余为了显摆一下,特意拿出银钱购买了鸡鸭鱼肉等食材,在家门口各自摆上桌子,全家人开始大吃特吃,以此来让向一直笑话他们穷的邻居们示威。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便在小范围内传扬开来,第二天,就有十几名读书人前来顺天府报名应募。

结果因为成人班和孩童班只要八名授课先生,最终在经过一番比较和挑选后,顺天府留下了六人,其余的则是高声叫骂着离去。

据朱由检得到的消息,在渡过了最初先生们打骂生气的初级阶段后,成年扫盲班已经有接近百人识字超过了八十个。

其余的工匠认字也大都超过了五十个,只有极少数脑子和心思都不在这上面的识字数不超过二十个的笨蛋,等到一年期满考试的时候可就有他们哭的了。

而孩童班的进展情况比成年班要好上许多,这也是朱由检最为关心的。

由于正处在对新生事物大量吸收的阶段,再加上没有其他杂事挂心,每日按点上课的四个孩童班共计一百五十名学生,平均识字已经超过了一百个,个别聪明的甚至在半年内识字达到了近两百个。

这样的成绩既让授课的先生赞赏不已,也让朱由检从心里感到高兴。

甚至有个授课的老生员提出来,要在一年后单独教授那个识字最多的孩子经书文章,以便让他走科举出仕这条路,但在被禀报入宫后遭到朱由检的无情否决。

朱由检只是打算让这些孩子会识字读书,并不向再培养出那种旧式的官僚来。

等到孩子们普遍认识了一千字之后,就该轮到宋应星、汤若望等人来给他们当先生了。

他们将会把初级数学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等到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方以智和郑芝凤回归时,这些工匠家的孩童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了。

当初离京下西洋时,郑芝凤接到了朱由检的密令,要求他想方设法多在西夷各国游走。

打听那些在数学、将作等方面有成就的西夷人,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到大明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书籍带回来。

朱由检特别嘱咐,一定要去尼德兰国,将一个旅居当地、名叫笛卡尔的法兰西人带回大明。

那可是被称为“近代科学始祖”的大牛人。

遗憾的是,牛顿这时候还么可有出生,要不然的话,几年之后,他会成为大明公民了。

朱由检吩咐郑芝凤,不管花费多少银钱也要尽量多招揽人才,甚至可以给他们爵位,只要来就行。

不愿意来的就先踩点,等回返大明时强行掳来。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这本著作更像是对历朝历代一部分科技和制造业的汇编,而不是那种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巨作。

相比于百年后的西方工业革命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创造力来说,华夏文明走到现在,因为各种各样复杂条件下的限制和束缚,创新性是严重不足,甚至是缺失的。

引进欧罗巴高精尖人才来到大明,让东西方高端文明产生激烈的碰撞,或许会催生出大明本土的绝世之才。

炎黄子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

一直到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在许多方面一直是遥遥领先与这个世界的,但是在儒家文化过于强调循规蹈矩的压制下,许许多多的创造性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拿火器制作来说吧,就算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军队的火器无论质量还是式样,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

在康熙年间,更是出了一个后世籍籍无名的火器天才-----------戴梓。

这位戴先生居然研制出了连珠枪,也就是后世机关枪的雏形,要不是满清老爷们害怕这种划时代的武器会给他们的统治带来巨大危害。

所以把戴梓的发明束之高阁,那这种连珠枪继续升级下去,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或许会成为中国均队的打靶表演。

朱由检相信,煌煌中国绝不会只有一个戴梓式天才,只要给国人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那就会有人想方设法跳出窗外,融入到这片美景之中。

方以智和郑芝凤率领的使团离开大明已经三年多了,因为通讯手段极为落后的缘故,到现在也没有收到他们的相关消息。

希望这次回国的尼德兰使团会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与使团以帮助。

这次的大规模出访,是几千年来,华夏土地上首次由官方向欧罗巴派出的使团,也是璀璨绚丽的华夏文明在远远落后于大明的西欧各国面前第一次亮相,希望这次东西方的交流,会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郑和虽然率船队七下西洋,但并未到达过西欧各国,这与身处当代的人们的眼光和局限性是有直接关系的。

如果将来方以智和郑芝凤能够平安回返,不管他们的任务完成的如何,朱由检都会给与大大的赏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