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968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968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漫山红遍字数:2492更新:2023-11-14 10:00

对于江南广植桑棉的传统做法,朱由检并不排斥和反对。

江南是大明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的繁盛正是建立在遍地工坊的基础之上。

在本地遍植桑棉,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使得这些经济作物经过短途运输后,很快就能转化成全世界都缺少的商品。

这种现象形成已有百余年,江南人所需的粮米从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了从湖广买米家用,原先大量种植水稻的良田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温饱问题全面解决后,轮耕轮种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玉米、蜀黍、大豆、油菜、花生、芝麻,以及不占地的红薯等经济作物将会被全面推广开来。

在丰富大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农户们得到额外的受益。

玉米早在万历年间便已传播到了大明,但近十余年持续的天灾人祸下,全大明玉米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仅仅在两广地区、陕西、山东等地有一定的种植。

至于红薯,也就是在朱由检的重视下,这两年经过大量的育苗改良,才开始在京畿一带小范围种植,而在最早引进的江南地区则是被弃若敝履。

玉米和红薯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它们既可以作为主粮,同时也是喂养畜禽的最佳饲料。

在朱由检的总体规划中,未来的大明,江北及云贵川、两广等地区,将会以发展农业和畜牧。

药材和果品种植为主为主,矿产资源开采为辅,给手工业发达、兼具地理优势的江南一带提供资源保障,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初级工业文明方向前进。

总体思路和布局规划都已经完成,将来的一切就交给时间吧。

所有的问题都要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改进,发展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前进的方向正确,任何错误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宽容和谅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才会催化出更多的文明。

经济发展越好,朝廷才会有大量的税收,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中。

将来每一座县城至少要配备两家官营医院,一家是对大明所有人敞开,另一家则是有针对性的妇幼保健院。

官营医院属于半福利性质,要由官府提供大量的银钱补贴,减轻百姓们看病造成的经济负担。

要完成这项宏大的战略规划,仅仅有银钱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建设并不难,朝廷也投资的起。

关键是郎中严重缺乏,以及新式医术的开展问题。

新式医术指的就是后世的西医外科手术。

接到指令的卫生署正在开办大明第一期医生培训班。

在京师西城烟袋斜街的东南角有一处面积宽大的建筑群,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以白墙黑瓦为基调,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这所建筑群南向宽敞的大门一侧悬挂着一块长条形的木牌,清漆刷就的木牌从上至下有八个鎏金大字,“北京第一人民医院”,圆润大气的颜体看上去格外的舒展豪迈。

尽管木牌上的字没有落款,但有心人都知道,这是当今圣上亲笔题写的。

这所医院不仅是京师第一医院,而且也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所面向公众的大型医院。

木牌挂出来之后,不少朝官得知后,心里都对人民医院这个新词语疑惑不解,私下也是议论纷纷,有不少官员曾有意无意的去内阁打听,但却并没得到任何相关解释。

阁臣们自然不会去因为这点屁大的事去找朱由检询问,那样会让皇帝觉得,怎么着?

你身为阁臣每天不是操心国家大事,反倒是有闲工夫关心这个,你这阁臣不太称职啊。

圣意难测啊,关于人民医院含义的议论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约旬日之后便烟消云散了。

没办法,国人关心的事太多了,某某国公又纳妾了、某某朝官家的仆从和小妾私通了。

这些大事既有趣又带着颜色,谁还管你究竟是人民医院还是权贵医院。

虽然对名堂不再感兴趣,但经过顺天府的大力宣传后。

京师的人们才知道,这所新型医院里每天会有太医院的御医轮流坐镇,医院也是面向京师所有人全方位开放。

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黎庶,只要你生病,都可以前来这里问诊拿药。

诊金只需五个铜钱,药费更是比那些私人诊所还要便宜很多。

听到顺天府的差役们每日沿着大街小巷敲锣宣传过后。

将信将疑的民众们再次三五成群聚拢起来对此事展开了热烈讨论,但最后普遍对此事表示了怀疑的态度。

“太医院的御医那是什么样的存在?传说中那可是悬丝搭脉、察言观色便可知病情的神医!

整日奔忙与宫里以及达官贵人们之间,怎么可能来这个什么人民医院坐诊,并且诊费只有区区五枚铜钱,那不是糟践人吗?

别说五枚铜钱,就是五两、五十两银子的诊费。

人家也不会给你这个穿着布衣的平民诊治,还不够掉价的呢!”

“什么?医院是朝廷办的,官府每年都会拿出一定数额的银钱补贴医院所耗,这是圣上下旨开设的医院。

不会吧?圣上已经是极为仁慈的圣君了。

对咱们老百姓那是没得说,可他老人家再心善,也不会啥都为咱着想吧?”

“对了老王,你家老父风寒发热,看了几家郎中一直未好吗?

既是有这等消息,不行你带着老父去试试看?

可别再耽搁下去了,年过五旬的老人了,再不及时诊治,恐怕会有不忍言之事生发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