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718 凯旋而归 (二合一)

718 凯旋而归 (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字数:4944更新:2023-11-18 03:02

明良七年的深秋,距离大明北伐军攻陷蒙古故都哈拉和林,时间上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一年。

沈忆宸率领着十余万大明北伐军,越过了长城的居庸关,正朝着京师方向进发,直至这一刻蒙古战事才算彻底的结束,大军得以凯旋归来。

之所以会耽搁这么久,就在于沈忆宸不想重复历代中原王朝,征服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历朝历代往往随着中原王朝的大军退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又会很快死灰复燃,然后进行下一个轮回。

这一次沈忆宸攻占哈拉和林之后,依旧让北伐大军驻守在草原深处,然后从中原地区调派大批官员过来,对曾经的蒙古诸部地盘进行“改土归流”,全面推行郡县制。

愿意臣服的蒙古部族,沈忆宸会让曾经的部落首领获得明国的荣誉册封,不过实权依旧在大明中央外派官员手上。不愿意臣服依旧还做着“土皇帝”梦想的部落首领,就将迎接大明铁骑的刀锋,用物理手段消灭一切抵抗力量。

另外沈忆宸大量从河南、北直隶、陕西、山西等地方移民戍边,要知道这些地盘本是中原核心地带,但碍于人口的增长以及环境的恶化,导致生存变得极为艰难,抵御天灾人祸的风险能力极差。

既然如此就不要挤在一团苦苦求生,还不如来到北方广袤的草原,享受人均千亩的牧场。并且沈忆宸为了更好激励汉人移民,同时为了保障移民的安全,他还采取屯田制跟后世的生产建设兵团集合。

愿意移民漠北的中原百姓,十年之内不用缴纳任何赋税,朝廷还每年补贴至少十两白银。另外移民拥有买卖跟打造武器的权力,甚至在军方登记之后还能领取甲胄,相当于全面放开了对汉人武德的限制。

历朝历代对于民间刀剑的限制都较为宽松,可是收集甲胄跟弓弩者,基本上按照谋逆造反的罪名论处。沈忆宸选择在漠北开放武器跟甲胄的限制,将极大降低朝廷方面的防卫成本,汉家儿郎人人皆可骁勇善战!

正是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执行下去,沈忆宸才选择在漠北停留了一年,并且在原蒙古故都哈拉和林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云中城。

这座云中城不再是当初那座仅用于军事作用的卫城,相反是大明新设立的安北都护府的首府跟政治中心,拥有裁定判决整个漠北疆域上一切事物的权力。

沈忆宸曾经跟定襄侯郭登说过,他一定会重现当年大唐安北都督府的盛况,让真正的云中城在草原诞生!

如今沈忆宸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只可惜在哈拉和林被北伐军攻陷之后,老侯爷那一口心气落下去就与世长辞了,没能看到在草原中心位置,诞生的这座雄伟城池。

大明京师方向,此刻官道的两旁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真正做到了万人空巷。他们怀着最为淳朴跟虔诚的敬意,等候着沈元辅率领大军班师回朝,见证大明武德昌盛的顶峰。

十三岁的明良帝朱见济,此刻已经长的跟个小大人似的,站在安定门的城楼上,眺望着远方那犹如一条长龙般的北伐军队伍,脸上的神情十分复杂。

说他不高兴吧,那肯定不可能。毕竟剿灭蒙古汗国这等大明太祖太宗皇帝都没能达成的文治武功,在自己手中得以实现,相信会记载在史书中传颂千秋万代。

但是明良帝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得胜归来的老师沈忆宸,是论功行赏让对方权势再一步登峰造极,还是说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提前进行一场杯酒释兵权。

良知跟理想,让明良帝朱见济偏向于前者,如果没有沈忆宸的扶植,他根本不可能坐上这個帝位。但是皇帝对权力掌控的欲望,让他又更想削弱沈忆宸的权势,不至于对自己造成威胁。

这份纠结跟权衡,伴随了明良帝朱见济许久,让他很多时候都陷入一种两难的痛苦之中。现在随着沈忆宸的班师回朝,又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内心里面更是五味杂陈。

当然,皇帝内心里面的想法,百姓们是不知道的。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一路来到城门口,整个京师都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雀跃之声,直贯云霄!

“大明北伐军威武,沈元辅英明!”

“沈元辅立不世之功,应该封侯才能表彰功绩。”

“大明虎贲出击千里,从此北方再无鞑虏威胁。”

“沈元辅乃大明的擎天之柱,开太平盛世!”

百姓们的呼声,进入到明良帝朱见济的耳中,更是让他百感交集。

这个时候身后的司礼监掌印牛玉靠了过来,轻声说道:“万岁爷,沈元辅快到城门了,您要不要下去迎接?”

“当然要去,不然朕来这里干什么。”

不管朱见济心中对于沈忆宸的成就威望有多么忌惮,他终究还是认可老师的功绩,这一次更是率领文武百官,准备在安定门亲迎沈忆宸跟北伐军,把恩荣彰显到了极致。..

听着儿郎如同雷鸣一般的欢呼,沈忆宸率领着北伐军将士一步步来到了安定门,映入眼帘的是那一身明黄色龙袍,以及一片绯袍的文武百官。

“见过沈元辅!”

上至勋戚跟阁部大臣,下至普通的守门士卒,见到沈忆宸过来之后,齐刷刷的朝他躬身行礼,这种感觉跟荣誉以往只有皇帝本人可以享受到。

面对文武百官的行礼,沈忆宸没有任何飘飘然的表现,相反极其恭敬的朝明良帝朱见济行礼道:“臣沈忆宸不辱使命,剿灭蒙古汗国,率领北伐军将士班师回朝,还请陛下检阅!”

权臣最普遍的标志,就是没有把文武百官当做同僚看待,言行举止僭越皇权,沈忆宸深知这一点。皇帝的恩荣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重视,还是做给群臣看的。

那么相对的,沈忆宸一举一动,同样会被京师文武百官给放在眼中。

说实话不仅仅是沈忆宸的亲信担忧功高震主,京师这些官员也很好奇沈忆宸回朝之后该如何对待小皇帝,是坐实帝王师的身份独揽大权,还是说暗藏锋芒避免矛盾激化。

沈忆宸用自己谨小慎微的态度,向世人表明了他依旧还是那个滴水不漏的沈元辅,两年多过去没有丝毫的变化。

“老师,辛苦了。”

明良帝朱见济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托住沈忆宸,眼中饱含热泪的说了这么一句。

人的感情终究是复杂的,明良帝忌惮沈忆宸,却同样怀念老师对自己的帮助跟教导。现如今看到沈忆宸还是一如既往,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年幼的他还是忍不住真情流露。

“陛下,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真正辛苦的是北伐军将士。”

沈忆宸笑着回了一句,把功劳往北伐军将士身上引,如果算上西征军的伤亡,整场北伐战争打下来二十多万大军伤亡比例高达四成。

哪怕明军在沈忆宸的改革之下,引入了一些现代医疗体系,可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伤残比例依旧不低。这些将士用自己的鲜血跟性命,开创大明北疆的安宁,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朕明白,北伐军将士都将得到厚赏,今日还将举办庆功宴犒劳三军!”

伴随着明良帝朱见济这句话说出来,沈忆宸身后的北伐军将士集体抱拳行礼,高呼道:“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不仅仅是北伐军士兵,沈忆宸同样俯首躬身高呼了起来。

他的这番作态一是真心实意的感谢明良帝朱见济犒赏三军,二是让这场欢迎仪式的主角从自己身上,转移到皇帝身上,满足身为九五至尊的虚荣心。

沈忆宸从来不是一个在乎表面的人,他只在乎能得到什么实在利益,如果这能让明良帝朱见济在未来的谈判中让步,他不愿意表现的更加恭顺。

“明军威武,大明万岁!”

很明显这种氛围感染到了明良帝朱见济,他高高挥舞着手臂,喊出了更为振奋人心的口号。

这就是沈忆宸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连小皇帝在不知不觉中,都没有认为自己会比将士跟家国更伟大。

“明军威武,大明万岁!”

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响彻在京师各地,沈忆宸完成欢迎仪式之后,便入宫参加庆功宴。可能是双方有意避免尴尬的情况发生,整个宴会上沈忆宸跟皇帝没有谈论一句政事,更多是阐述着北疆这两年来的变化。

直至宴会结束,沈忆宸也没有留在宫中,等候与皇帝的单独会面,相反是急匆匆的赶回了成国公府。原因就在于他在宴席上得知了一个消息,成国公朱勇已经病倒卧床了数月,差不多到了油尽灯枯的阶段。

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沈忆宸整个人都懵了,他想过成国公朱勇身体状态一日不如一日,把各种事务移交给嫡长子朱仪,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做着交接的准备。

只是没有想到这个事情来的如此突然,自己在漠北期间居然没有听闻到丝毫消息。

告别皇帝急匆匆的离开紫禁城,沈忆宸就返回了成国公府,母亲沈氏跟陈青桐还有女儿沈清影,就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等候着。

见到亲人熟悉的面孔,沈忆宸在外人面前强硬的伪装卸了下来,瞬间就红了眼眶。女儿沈清影如今已经十二岁,加上女生的发育期要比男生早,相比较两年多前小女孩的模样,如今已经变得婷婷玉立,颇有些陈青桐当年的影子。

只不过面对父亲的到来,沈清影很明显期待跟陌生的情绪互相夹杂,怯怯的站在原地叫了一声爹爹后,就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沈忆宸过去把她拥入怀中,感受到父亲那熟悉的臂膀跟依靠,沈清影这才喜极而泣,她在内心里面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太久太久了。

简单与母亲妻儿温情几句,沈忆宸在母亲沈氏的提醒之下,前往成国公朱勇的院子。还没踏入房间,他就闻道了一股浓郁的草药味,大公子朱仪正站在床侧,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沈忆宸一步步走到床前,看着躺在病榻上的成国公朱勇,他如今已经瘦的如同枯骨,与印象中那个威武霸气的大明公爵,简直是判若两人。

“公爷。”

沈忆宸俯下身来,在朱勇的耳侧轻轻呼喊了一声。

听到这道熟悉的声音,成国公朱勇吃力的睁开眼睛,看到是沈忆宸的到来之后,眼角立马闪现出晶莹的泪光。

“向北,你来了。”

“是,公爷,我来了。”

沈忆宸点了点头,本来还想要说点什么,却一时无语凝噎。

不管曾经对成国公朱勇有多少怨恨跟不甘,随着这时间的时间流逝,再加上自己同样深入官场为人父母,沈忆宸多多少少有些理解了大家族的无奈。

如今再看到成国公朱勇这副油尽灯枯的模样,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唏嘘跟悲痛,大明太祖太宗时期传承下来的几大国公,早就仅剩下成国公一人。

如果连他也逝去,曾经的一个时代,就相当于彻底终结。

“仪儿已经跟我说了,你率兵剿灭了蒙古汗国,恢复了当年汉唐故土。本公在有生之年,能见证到大明再度中兴鼎盛,此生已经无憾了。”

说到这一番话的时候,成国公朱勇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毕竟他经历过明初的强大跟鼎盛,也经历过正统朝时期的衰弱跟黑暗,就在大明国运凋零的时期,却遇到了自己儿子扭转国运,再度引领大明中兴。

可以说这一生足够精彩,也收获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成国公朱勇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公爷,这是大明中兴的起点,你好好保养身体,还能见证到大明更为辉煌的时刻。”

沈忆宸哽噎的回复这番话,心里面却清楚这纯粹是一种安慰,成国公朱勇现在这副模样,更类似于回光返照。他早年征战身体有着太多的暗疾旧伤,一旦病发倒下就无力回天,可能是一种信念的存在,让朱勇坚持到两个儿子的凯旋而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