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719 拜相封侯 (二合一)

719 拜相封侯 (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字数:5029更新:2023-11-18 03:02

听着沈忆宸安慰的话语,成国公朱勇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洒脱的笑容,很不在意的摇了摇头。

“本公戎马一生,对于自己何时大限之期来临,心中早就有了准备,向北你无须说这些宽慰的话语。”

“如果一定要交代点什么后事,本公期望走后你能跟仪儿两人相扶相依。不管有没有入宗谱,不管是不是姓朱,手足的血脉情深是割舍不断的,关键时刻还是得靠兄弟齐心!”

朱勇毕竟在朝中位极人臣了一辈子,他很清楚官场有多么浑浊跟黑暗,想要保持屹立不倒就得有极其深厚的根基。别说皇家出现过各种手足相残的戏码,事实上对于臣子而言,朝中没有什么关系比得上手足兄弟。

朱仪跟沈忆宸两人都是人中龙凤,只要兄弟两个能做到同气连枝,绝对能抵御朝中各方势力的攻击,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

“父亲,你放心吧,我会记住的。”

朱仪此刻眼中饱含热泪,他知道这是成国公朱勇在交代后事。

身为嫡长子跟未来成国公府的继承人,他天然有责任跟义务,去承担起家族的一切兴衰荣辱。这也就是为什么,朱仪养成了深不可测的性格,就在于他暴露出来的缺点,将成为敌人攻击整个家族的薄弱点。

“公爷,我会做到的。”

沈忆宸同样点头应允,亦或者说他早就已经跟朱仪两人联手,不需要朱勇还嘱咐一遍。

“好,好!”

看着兄弟两人能做到“冰释前嫌”,朱勇连说了几声好字,然后不知道是不是情绪过渡激动,导致一口气喘不上来,整个人开始剧烈的喘息了起来。

“大夫,快点医治,大夫!”

面对这副场景,朱仪疯了一般的命令待命的大夫去抢救,只见大夫拿出银针,用针灸的方式在朱勇关键穴位上扎了几针之后,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大夫脸上的神情却十分凝重,转过身来对着朱仪说道:“大公子,公爷他时日不多了,小的医术只能做到这一步,有什么话语就趁机会说完吧。”

大夫这针灸并不是什么医治,只是最后的一种“吊命”手段,过了这片刻成国公朱勇就将真正走到人生的终点。

听到大夫的话语,朱仪没有责怪跟强求,只是眼泪不断的从眼角滑落。毕竟相比较沈忆宸跟死去的朱佶,成国公朱勇在这個嫡长子身上寄予厚望,并且倾注了他几乎所有的父爱。

这份感情厚度,恐怕只有朱仪跟朱勇两父子能体会。

“生死有命,我还有一件事情要跟向北说。”

躺在病床上的成国公朱勇,缓过一口气来之后,又虚弱的朝着沈忆宸招了招手。

“晚辈在这里,公爷有话尽管说。”

“向北你班师回朝之前,本公已经向陛下请奏,册封你的母亲沈氏为续弦正妻,算是给当年愧对你们母子的一个交代。”

这句话出来,彻底击中了沈忆宸的心弦,他倒不是为自己高兴,而是为母亲沈氏这一辈子的付出,终于有了名分跟回报感到一种告慰。

说实话,他知道古代封建礼法之下,像是母亲沈氏这种婢女没有名分,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礼法是一回事,人的情感又是另外一回事,身为人子又岂能完全理智行事?

沈忆宸他从来不求这个名分带来的荣华富贵,毕竟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位极人臣,可是母亲沈氏不行,她需要这个名分来为自己正名,从此有了夫家的寄托跟依靠。

处于封建时代,短短时间内沈忆宸做不到无所不能,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向北在这里代母亲,谢公爷!”

沈忆宸泪眼朦胧的说出这句话,他心中最大的不平,此刻终于算是可以放下了。

就在沈忆宸的话音落下之际,管家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禀告道:“公爷,沈公子,有圣旨到。”

圣旨?

沈忆宸这才前脚刚入府,后脚就有皇帝的圣旨传来,为何之前在宫内没有宣布。

不过意外归意外,府中下人还是用最快速度准备好了香案,然后府中众人齐聚于成国公朱勇的院落,迎接来自于皇帝的圣旨。

片刻过后,礼部尚书何文渊的身影,出现在沈忆宸等众人的视野之中。从皇帝派谁来宣读旨意,基本上就能推测出圣旨的大概内容,如果是偏向于私事小事,那么会派亲信太监宣旨。

要是偏向于公事大事,亦或者说皇帝跟这名臣子没有事先沟通,那么就会派出文官宣旨。因为在士大夫清流的观念中,太监宣旨很多时候代表着一种轻视,特别是在出了王振跟曹吉祥事件之后。

何文渊见到沈忆宸之后,朝他轻轻点了点额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拿出一封明黄色的卷轴喊道:“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沈忆宸接旨。”

“臣沈忆宸,接旨!”

面对皇帝的圣旨,这一次沈忆宸依旧没有选择下跪迎接,仅是躬身相迎。

如今在沈忆宸的坚持之下,已经彻底废除了上下级官僚之间的跪拜传统,同时把对皇帝的跪拜缩减到了仅在登基这类大殿上执行。

跪拜是最容易彰显等级森严的礼仪之下,废除将对世人打消对皇权的畏惧,起到很大的作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自古天道,赏功罚罪,必考乎人才。今大明中兴,沈忆宸从龙于佐,济世安民,天下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后领北伐将士,复汉唐之故土,开万世之荣光,可谓文武兼备,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

“朕兹特授太子太保沈忆宸,晋封为大明镇北侯,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

“敕命,明良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镇北侯?

听到这个头衔,成国公府内众人都惊住了,没人反应过来要行礼谢恩。

要知道文官封爵本就是万中无一的特例,更别说直接绕过了伯爵这等爵位,直接册封为侯爵。就以目前沈忆宸的年纪,来日封公可谓是指日可待,成国公府一门两公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众人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沈忆宸,说实话他知道自己封爵只是时间问题,唯独没有想到皇帝圣旨会来的如此突然,并且跳了一级直接封侯。

“臣沈忆宸,谢陛下封赏!”

沈忆宸大喊一声,率领府中众人躬身谢旨。

直到这个时候,礼部尚书何文渊脸上才浮现出笑容道:“恭喜,镇北侯。”

说这句话语气中,何文渊有着一抹隐藏不住的羡慕,毕竟拜相封侯乃官员的至高成就,沈忆宸却年纪轻轻全部达成,怎能不让人好生羡慕?

“客气了,大宗伯。”

几年不见,何文渊同样老了许多,按照官员致仕制度,他今年就是最后的任期了。两人之间斗了好几次,到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再回首望去,仿佛那些过往的矛盾变得不值一提。

就在何文渊打算继续跟沈忆宸寒暄几句的时候,屋内管家突然大喊了一声:“公爷他……他去了!”

听到这声呼喊,屋外众人脸色均是一变,再也顾不上什么寒暄客套,纷纷返回屋内成国公朱勇的病榻前。此时的成国公已经闭上的眼睛,再也没有了呼吸的痕迹,不过嘴角却能隐约看到有着微微上扬的笑意。

很明显礼部尚书何文渊的宣旨内容,成国公朱勇是听在了耳中,人生最后阶段还见证了一门两公侯的诞生,可以说彻底心愿已了,没有什么好牵挂的离开了。

一代大明公爵,自此与世长辞。

成国公朱勇的丧礼办的极其隆重,毕竟是大明是最后一位奉天靖难的公爵,明良帝朱见济也给足了哀荣,辍朝一日追封朱勇为平阴王,赐谥号“武肃”。

并且在第一时间就册封嫡长子朱仪为第三代成国公,没有在爵位上存在任何的拖沓,让整个成国公府的权势形成完美过渡,不至于被外人轻贱。

不过话说回来,就朱仪北伐的功劳,以及沈忆宸封镇北侯的爵位,满朝文武估计也没哪个不长眼的,会选择在成国公朱勇逝世阶段跳出来搞事。

很明显成国公府并没有随着朱勇的逝世中落,相反愈发的权倾朝野!

另外随着成国公朱勇的逝世,帮助沈忆宸与皇帝之间的谈话,铺平了最后一条道路,那便是传统的官员“丁忧”。

丁忧是指官员在职期间,如若遇到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当然,如果这名官员担任重要职务,或者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那么皇帝可以出面“夺情”,缩短或者直接取消这二十七个月的丁忧,依旧在职履责。

沈忆宸执政以来,通过改革变法以及清明吏治,基本上是取消了“丁忧”的存在。毕竟身为一方官员,两三年不在职的话,那政务还如何处理?

于是乎“丁忧”就改为的丧假,再考虑到古代交通不便,就按照回乡的路程远近制定假期。同时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发生,还有之前于谦那种出任地方官员,十余年见不到家人几面的情况。

朝廷方面允许官员带着家眷任职,不用在背井离乡之余,还得遭受亲情相思之苦。

沈忆宸没有认祖归宗,事实上他完全可以不用“丁忧”,亦或者按照朝廷最新官员规章,丧假几天就算尽了孝心。不过他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成国公朱勇的丧礼结束之后,便选择入宫面圣。

乾清宫内,明良帝朱见济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一直望着屋外的台阶长廊。曾几何时,他是无比期待沈忆宸的到来,只有先生的讲学跟故事,才能让明良帝认识到这个世界之大。

但现在不知道为何,他感觉自己有些忐忑不安,甚至是有些惧怕面对沈先生的到来。

不过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音,沈忆宸的身影出现在明良帝的瞳孔中。

“臣沈忆宸,见过陛下。”

“先生毋需多礼。”

明良帝朱见济赶忙伸手虚抬了一把。

“平阴王仙逝,朕无暇祭奠,还请先生节哀。”

朱见济首先客气了一句,虽然成国公朱勇身份尊贵,但他跟明良帝之间并无太亲密的关系,还不至于到皇帝亲祭的地步。

“陛下有心了,臣感激涕零。”

沈忆宸同样恭敬回应一句,言语间充斥着一股君臣公式化对话,双方终究还是没有当年的那种亲切。

“朕听闻先生面圣的理由是丁忧,可这项礼法早就已经被官员规章给取消,另外先生乃大明的擎天之柱,朝野内外怎能离开?”

说实话明良帝朱见济很不解,为何沈忆宸会用丁忧的理由面圣,毕竟他从哪一方面来说,丁忧都站不住脚跟。不过恰恰是这个理由过于离谱,反倒“明示”沈忆宸想说的东西另有其事。

明良帝朱见济其实明白这一点,只不过他如今也学会了城府,等待着沈忆宸自己说出来。

皇帝心中的那点小算盘跟故作惊讶的神情,沈忆宸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只见他脸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容,淡淡回道:“臣曾经跟陛下说过我们居住的大地是圆的,每时每刻都在旋转,所以才有了晨曦跟黄昏,才有了日月交替。”.

“这个世界离开了谁,都会按照规律继续运转下去,自然包括了臣。”

“陛下,伱是我的学生,身为师长我不希望你在所谓的帝王心术上有所大成,更应该注重治世之道,扛起家国天下的重任,背负万民兴衰的责任。”

“今日臣过来,就是想要跟陛下开诚布公,探讨大明未来该走向何方。”

沈忆宸说完这段话后,就缓缓抬起头直视着龙椅上的明良帝朱见济,眼神清澈无比不包括任何一丝权欲的杂质。他期望朱见济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再成为历朝历代那些传统的帝王,大明想要打破王朝三百年轮回的宿命,当从皇帝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